太子报仇1400年不晚?挖隋炀帝墓的地产商叫杨勇
核心提示: 太子报仇1400年不晚?挖隋炀帝墓的地产商叫杨勇
普及:为何有四个墓葬?
因无明显证据,洛阳 隋炀帝陵 仅被命名 郭村古墓
此说法源于当地老百姓的传说以及部分文献记载。 郭村东南的那座冢,当地人都称它 杨广墓 。 洛宁县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明嘉靖三十四年《河南通志》也有相关记载: (隋)炀帝陵在永宁县东北,炀帝崩于江都,迁葬于此。 永宁县就是如今的洛宁县。此外,柏山上原有圣水寺,炀帝陵迁此后,唐太宗令圣水寺僧人好好看守该陵。
隋炀帝墓在洛宁,这个说法之前也听说过,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我们曾前往洛宁实地考察过。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主任赵晓军博士这样介绍, 这座墓上圆下方,上小下大,顶部比较尖,当时看来有人为修复的痕迹。 因为缺乏证据,我们当时以 郭村古墓 为这座冢命名。
陕西也有一座 隋炀帝陵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下宇文化及缢死,据记载,隋炀帝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木都没有,只好用床板将就,被草草葬于宫室之内,随后改葬到 吴台 。到了唐高祖武德五年,才按照帝王礼仪迁葬到 雷塘 。唐人罗隐感叹隋炀帝的晚节不保,曾作诗云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不过在武功县武功镇的村民口中,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曾奉唐高祖李渊之命,将隋炀帝杨广的墓迁到他父亲隋文帝杨坚的泰陵陵旁。
当杨广的灵柩快要抵达隋文帝泰陵的时候,刚挪动一步,抬灵柩的杆子就断了,随即而来的狂风暴雨,把预先选定的墓穴给推平了。李世民猜想这可能是杨坚不愿让亡国的儿子杨广埋在他跟前,于是便命令袁天罡、李淳风就地测了个墓穴,把杨广埋了。所有的士兵,一人一把土堆起一座2亩大的封土堆。巧合的是,附近两个村子――罗家堡和洛阳村,也分别取 挪驾堡 和 落炀村 的谐音。
武功帝陵 毕沅搞错了或为衣冠冢?
清代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是一位疯狂的 文物发烧友 ,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帝王陵墓前,都有他树立的石碑来标记墓主人。
武功的这座 隋炀帝陵 也没有例外,据居住在陵墓附近65岁的罗新城回忆,在杨广墓北边有块2米多高的大石碑,上边写的 隋炀帝陵 4个字,和洗脸盆一样大,就是一个叫毕沅的人题的。 毕沅是个学者,他在陕西考证皇帝陵寝,为保护陵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隋唐史的杜文玉教授说,不过他坦言,由于当时没有考古,毕沅只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来确定皇帝陵寝所在,所立石碑 对的和错的同样多 。
杜文玉认为目前扬州发掘的这座墓,应该才是隋炀帝的陵寝所在,陕西这座很可能是毕沅搞错了。 历史上某人死后多地出现其墓葬,这种情况并不稀奇。 杜文玉解释道。比如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死的时候,李渊已经占据关中,并拥立杨侑为皇帝,不排除在得知他死讯之后,修一座衣冠冢来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