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首届法社会学年会在沪探路“法与社会新构图”

核心提示: 中国首届法社会学年会在沪探路“法与社会新构图”

(记者 许婧)由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法社会学年会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探究法与社会的新构图。

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提出了层出不穷的问题,有待法律制度来处理。有关法规举措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目标、发挥应有功能、获得群众认同,则有待经验科学的考察和实证分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法社会学在中国应运而生。

当天,来自全国法学、社会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将近200位专家学者就法制与社会之间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关于法律现象的跨学科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的学术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以雷洋事件和万科事件为线索,深入阐述了如何强化决策程序与法律沟通以化解风险社会矛盾冲突。他指出,风险社会的实质是问责以及相应的沟通。一个决定可以在决定者与受决定影响者之间划分出鸿沟,产生潜在的纠纷以及抗议,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有必要部分地返回行为者第一阶观察的层面,或者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

季卫东建议,应该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尽早把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提上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争取在2020年之前建成以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为六根支柱的法治政府制度架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张杰出席了年会并致辞,他指出,中国法社会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30年。2009年起,上海交通大学法社会学研究中心成立后,积极与国际社会学界的互动,出版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牵头、剑桥大学出版社支持创办英文国际期刊《亚洲法与社会》杂志,还承办东亚法与社会国际研讨会、出版系列丛书等等。在这样的互动活动中,中国的法社会学者表现出了很大的主体性、积极性以及相当程度的话语权。

据介绍,年会旨在整合三十年来累积的中国法社会学资源,形成全国性研究网络乃至筹建中国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搭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大型平台,致力于法学知识创新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国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增强中国在法学领域的话语权。(完)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