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状态新观察:防政商关系走向另一个极端
核心提示: 干部状态新观察:防政商关系走向另一个极端
别误读了“亲”“清”关系(干部状态新观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核心阅读
以“亲”“清”为核心的新型政商关系,为干部和企业家的交往指明了方向。但是在一些地方,民营企业家在少数部门“遇冷”,政商关系“清而不亲”,虽然没有权钱交易,但也互不往来。如何防止政商关系走向另一个极端?记者采访了江苏部分干部和企业家。
用“亲”“清”二字定位新型政商关系,在干部和企业家当中引起强烈反响。记者在江苏一些市、县采访,基层普遍认为,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明显,促进政商关系不断向健康、积极、和谐的方面发展。而“亲”“清”的要求,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采访中,也有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反映,对照“亲”“清”要求,基层也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政商关系出现了从“亲而不清”变成“清而不亲”、从“勾肩搭背”变成“背靠着背”的趋势。辩证统一地处理好“亲”与“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巩固从严治党成果、优化政治生态,对于推动新常态下经济健康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现状
一些基层干部对企业“敬而远之”,为求干净关闭项目绿色通道
由于基层一些干部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偏差和执行偏差,出现了“清而不亲”和“背靠着背”的倾向。这些现象尽管是局部的,但容易被放大、被歪曲。
苏南地区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政府官员直接到企业调研、推进工作的情况明显减少了,政府官员与企业家基本不怎么联系了,一些基层干部开始对企业“敬而远之”。镇江市发改委一名中层干部说:“现在除非是领导明确要求到企业去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主动往企业跑,就怕说不清楚。”
八项规定实行以来,企业对公接待费用明显减少。但同时,在主动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事周期上,干部表现得没有积极性了。有企业家反映,以前对重大项目都有绿色通道,可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在由于简政放权的改革还不到位,如果按部就班慢慢来,流程走全了,最好的机遇也失去了。
更令企业家忧心的,是有些干部现在不担当了,帮助企业破解难题的力度小了。不少部门负责人谈到,对一些没有现行标准的新事物,上级机关为规避责任,要么出台规章禁止,抬高发展门槛;要么干脆把权力下放,把责任向下转移。某电商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自己创业20多年,积累了大笔资产,现在正在二次创业,但由于其商业模式是国内首创,涉及很多现有制度上的突破,在具体办理过程中阻力重重。最后,地方经过百般争取,上级部门才把许可权限下放到地市,这才完成了许可证件的办理手续。
原因
吃不准导致不敢为,怕出事导致不愿为,不善为导致不作为
规范政商交往、构建“亲”“清”关系的良好初衷,为何有时会遭遇舍一取一的情况?
有干部坦言,“吃不准”导致“不敢为”。对政商关系“度”的把握上,由于当前“不能”“不得”的禁止性规范出台多,“可以”“应该”的指引性规范出台少,一些干部搞不清与企业交往的分寸,干脆舍“亲”而保“清”,至少求个稳妥。泰州市一名涉企部门负责人表示,现在企业家打来的电话都不太敢接,企业安排的商务接待更是绝不沾染。一名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反映,现在请有关部门领导一起出差洽谈推进项目,对方都以各种理由婉拒。
“不干事就不出事,出了事就跑不掉”,这是一些干部对问责的畸形认知。问责体现的是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要求,被处理的也仅仅是违法乱纪的少数。南通市一些企业家说,少数案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被无限放大,导致其他人杯弓蛇影。同时个别案例被放大渲染,造成干部心理恐慌和思想混乱,以致走向极端。在一些地方,干部由于缺乏容错机制的保护,做起事来很容易畏首畏尾、过度谨慎,特别是具体经办的公务员,没有领导的签字坚决不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能力恐慌”也是导致干部不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企业家吐槽,与干部打交道最担心的是“干部不了解情况瞎指挥”;有的干部也承认,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最大的顾虑是“能力有限、怕服务不到位解决不了问题”。过去抓经济比的是数字和速度,靠的是激情和冲劲,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服务企业需要依靠专业素养、政策水平、创新能力,过去的知识积累不够用了,遇到难题就慌了神。有干部认为,与其办砸了出洋相还不如拖着更安稳。
对策
要负面清单也要正向激励,组织应为服务企业的干部撑腰
平衡“亲”“清”、不失偏颇,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努力解决的问题。
今年3月,镇江在江苏省内率先制定文件规范政商关系。镇江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首先要厘清“为”与“不为”的界限,细化政商交往的正当行为和“负面清单”,厘清政治底线、政策边线、制度红线,让干部和企业家清楚什么应该做、什么碰不得。其次是厘清“公利”与“私利”的界限。在政商交往中,商人谋利益无可厚非,干部谋私利则法纪难容,必须厘清公私界限、规范得利渠道,让干部彻底从“灰色地带”走出来,不拿企业给的利、只拿组织给的奖。第三是厘清失误与错误的界限,对干部因服务企业发展造成的过失、产生的影响,要客观公正看待、具体辩证分析,对出于公心、创新担当却又出现失误的应予以免责。
开出“负面清单”,还要倡导正向激励。南京市组织部门干部建议,要聚焦帮办服务加强考核,对干部“帮办”服务企业的情况进行专项考核,把企业家的评价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把听取企业家意见作为干部任职考察的重要环节,把企业满意度作为实施奖惩的重要标准。
为了彻底打消干部服务企业的顾虑,有专家建议,组织上要主动为服务企业、干事担当的干部站台撑腰,从机制上为干事担当的干部提供有效保护。要建立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的正常沟通机制,客观全面地评价、使用和保护干部,使其免受“恶意信访”侵害。出于对干部的爱护,对一线服务企业及从事人财物管理的干部,要加强定期轮岗交流,规避“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要落实关爱提醒机制,及时进行防范式和预警式提醒,不能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知不觉,等干部出了事才后知后觉。(本报记者 申 琳)许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