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图)
核心提示: 始作俑者(图)
文/李淑章
始作俑者这个词源于《孟子·梁惠王上》。
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启发梁惠王施行仁政,他问梁惠王:“用木棒把人打死与用刀子把人杀死,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又问:“用刀子把人杀死与用政治把人害死,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于是,孟子就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甚至躺着饿死的尸身。这等于当权者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呀!野兽自相吞食,人尚且憎恶这种行为,那么,当权者率领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老百姓的父母官呢?”接着,孟子说道:“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那么,孟子所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看看杨伯峻先生的译文:
“孔子说过:‘第一个造作木偶土偶来殉葬人该会断子绝孙断绝后代吧!’(为什么孔子这样痛恨呢?)就是因为木偶土偶很像人形,却用来殉葬。”
看来,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告诉梁惠王:用木偶土偶来殉葬,孔子尚且反对,那大王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饿死呢?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对上述孟子这段话做一些探讨。
俑,指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偶或土偶;“始作俑者”就是最初造俑来做殉葬品的人。
那么,“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呢?杨伯峻译作“该会断子绝孙断绝后代吧”是不错的,只是在用词上有些重复、在语气上似乎生硬了一些。
其,在这里是用来表示推测或商量的语气副词;无后,解释为“断子绝孙”听起来不太舒服,可译作“没有后代(祭祀者)”;乎,句末语气词,可译作“吧”。
为,当“因为”讲;其,当“它(俑)”讲;象,当“相似或好像”讲;用之,当“用它来殉葬”讲。
全句是否可译作:
“孔子说过:‘第一个造作木偶土偶来做殉葬品的人,恐怕(他们)会没有后代(后嗣)吧!’(孔子之所以说这样尖锐的活)是因为木偶土偶很像人形,却用它来殉葬。”
这样看来,“始作俑者”是指责人的话,是贬义词。就我看到的古籍而言,学者们对此看法从来一致。
查所有的词语工具书,只要收有“始作俑者”的,其解释大体相同: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再看各种报纸杂志,好多作者也都能正确地运用这一词语。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媒体在运用这一词语上,却频频出错。
误例一,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的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误例二,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作者竟然把首次提出改革的领导者说成是“始作俑者”,实属荒唐可笑!
总之,以上诸例的作者都把“始作俑者”理解为某项事业或某种活动的创始人了,而且用作褒义。这是大错特错的。
最后说一句:当你想运用某个词语而自己又拿不准时,请一定要查查工具书,以免造成笑话。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