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信箱”三十万封“网信”的背后
核心提示: 上海“市长信箱”三十万封“网信”的背后
近日有消息:上海“市长信箱”开通至今,8年来已收到网民信件近30万封。从最初半年不到5000封的 “尝试”,到如今一季度就有1万多封的“常量”,市民对政府信箱的作用愈发信赖,也越来越习惯用家常话和政府官员“聊天”。而这30万封“网信”的背后所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民(市民)与政府的“对话”。
“网信”,说到底是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民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平台、听取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使党政官员与群众之间的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成为可能。这是信息时代领导干部领导模式、领导艺术的一个创新。这30万封“网信”表明,今天,网络作为社情民意最活跃的平台,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倾听民意、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必将有效促进各级党委政府更新执政理念、提升执政水平。
这30万封“网信”,其实也是党和政府不断推进与民意互动的反映。上海的网上“市长信箱”,从2002年5月开通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初,仅限于“网上受理”,未能实现“网上答复”。2008年2月开通了“上海市网上信访投诉中心”,由“市长信箱”、“人民建议信箱”、“投诉受理信箱”组成,基本实现了 “网上受理、网上答复”。今年5月1日,又在原有“市长信箱”基础上开通了“市委领导信箱”。正是有了这样的不断推进“过程”,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主动参加到与党和政府官员的对话交流之中。现在一些地方的网民有意见,有的地方政府网站很少更新内容,有的网站内容是几年前的,从政府网站上看不到政府当下在做什么。像这样的“政府信箱”,还会有多少网民“光顾”?
( 许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