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家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 上市公司为何爱“炒房”
核心提示: 千余家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 上市公司为何爱“炒房”
本报记者 赵剑影
一线、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令拥有房产的上市公司获益不菲。 据《工人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9月份以来,便有*ST新梅、海航创新等多家公司选择出售房产增厚业绩。*ST新梅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出售房产的目的是为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公司股票尽快恢复上市。
企业“买房子”助推住宅价格上涨
“上市公司购买土地和房产的计划或方案中,六成发生在北上广深。”某知名房地产中介研究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1至9月,北京商住房成交超过5.3万套,同比增加3倍多,成交均价同比增长23.5%。”
Wind数据则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有投资性房地产,投资规模合计达到5951亿元,占两市2947家公司的44%。其中,投资性房地产超过1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12家。
不仅做实业企业在炒房,金融业也涉入其中。2015年至今,24家保险公司总共在A股买入了54只地产股,市值近1400亿元。上市银行也毫不示弱,其中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二季度末投资性房地产分别达60.21亿元和16.86亿元。
上市企业最为青睐写字楼和商住项目,今年1~8月全国写字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在北京住建委房地产信息交易公示中,目前非住宅项目占所有房地产项目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说:“商业地产投资在整个地产行业投资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直接推动了写字楼、商住项目价格提升,也带动了周边普通住宅价格上涨。”
绕过“限购令”获得“优质资产”
上市公司买房是为了盈利。近十年来,深圳房价总体上涨508.5%、年均上涨20.4%;上海房价总体上涨384.6%、年均上涨17.6%;北京房价总体上涨380%、年均上涨17.5%。相比之下,创业板仅有144家公司2009年以来年均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0%。
“房价上涨,房地产不仅是一些公司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也成为银行和险企进行资产配置的必要手段,他们通过介入房地产保证资产保值增值,让投资者实现收益。”一位投资业务的从业者告诉记者,“根据规定,险资不能直接开发房地产,但这些资金可以通过股权收购或合作的方式介入,从而获得相对应的股权收益。无疑是一条安全捷径。”
实际上,京沪等一线城市,此前曾对为了规避个人限购而转向以企业名义买房的行为进行过限制。在北京部分热点城区,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部分外企购买住宅受到限制,但对于购买商业地产无严格限制。
热衷炒房避税,主业无心经营
企业买房不仅能绕过“限购令”,还可以避税。个人缴纳契税是根据房间面积分别缴纳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不等,而公司购房都是百分之三。在持有期间,个人自用房产没有税费,而公司购房每年有土地增值税。以一套1000万元的房子为例,每年要缴纳8万元增值税。个人持有物业可以通过出售、赠与及继承三种方式过户,而公司一般只能通过出售。从表面上看,以公司名义购房总体税负比个人购房高。
但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的税收筹划师坦言,“营改增”后对增值税的抵扣条件放宽,以公司名义购入的房屋、汽车等固定资产都可准予增值税进项抵扣。以公司名义购房,既可自用又可出租,还可以带来增值税进项抵扣和折旧等相关费用的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能保值还能避税,一举多得。很难有不买的动力。”
但也有上市公司相关管理人员表示,在坐拥房产巨额收益的同时,公司的发展也陷入不确定状态。“钱赚得太容易了,简直就是暴利,但资金却没有用在主业上,对实体经营并无好处,上市公司都去炒房了,有关部门也该管管了。”许昌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