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互联网化仍无清晰路径
核心提示: 电视互联网化仍无清晰路径
最近,围绕如何互联网化的核心议题,彩电产业再次进入了焦虑期。到底何种显示方式将主导彩电的未来?如何实现产业的跨界整合从而构建起新的互联互通的产业生态圈?怎样借用全球电视技术转型的机会来创生中国企业主导的产业结构?《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先生。
电视业最重要方向是超文本化
《经济参考报》:各种迹象显示,2015年无疑是彩电显示技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创维、康佳、LG迈进了OLED阵营,而海信公开表示并不看好OLED技术,而推出ULED电视,长虹推出了裸眼3D电视,如何看待彩电业的显示技术之争?
罗清启:显示技术之争已经没有意义,虽然这个结论会受到电视机公司的强烈质疑。
电视产业的互联网化是未来十年内全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个趋势产业内很少注意到。电视台和电视机网络构成了全球最大的视频传媒体系,它们虽然是电子手段,但却完全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交互电子媒体,它跟一份纸质媒介没有任何区别。
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特征是超文本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包括发达国家的电视广播系统都处在没有交互回路的文本媒介状态。因此,我们在争执何种类型的显示方式时,实际就好像在争执我准备用什么类型的纸张去出版报纸一样,这改变不了电视的文本性质。
全球未现具有未来特征的生态圈
《经济参考报》:最近彩电企业纷纷打出合纵连横牌,如TCL与爱奇艺、康佳与腾讯联盟,暴风科技等内容提供商也结盟合作伙伴进入彩电行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范围的跨界合作?同时,围绕互联网电视生态,乐视与创维旗下的酷开公司最近也打起了嘴仗。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企业应该怎样构建生态圈?
罗清启:这只是产业的上下工序而已,电视台的节目在电视机上播放根本不是跨界。企业都害怕别人撤掉自己的模式标签,如果当你有了强大的生态圈的话,你还怕吗?愤怒实际上往往是一种虚无的恐惧,摧毁对手的永远是市场,而不是同类之间的力量。
用未来的视角来看,电视产业的生态圈必须是强大的交互概念,我们不能把儿童的玩具阵列当成生态圈,他们的交互只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之中。到目前为止,全球电视产业中还没有看到一个具有未来特征的生态圈。我们目前所谓的生态都是各类节目内容数据库与电视机公司组合的个性点播合作体,它是对电视线性播放秩序的补充,仅此而已。
未来电视产业进化的方向是解放时间与空间对视频内容的限制,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的显示屏幕(围绕在我们周围的视频屏幕)实时供应节目的状态将是我们的产业特征。
然而,仅仅达到这种状态是不够的,要知道,电视产业4.0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节目的深度定制时代将来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家都在集中处理现有的节目何时在电视机上播放,未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我们要制作什么去播放”,更为重要的是,像争夺客厅之类的豪言都像是老古董一样了,分布式的屏幕特征已经让电视像气体一样弥漫在人的周围了,我们仍然对产品而不是产品所能携带而来的信息感兴趣是不行的。
从泛电视系统生态去设计未来
《经济参考报》:苹果要推出电视机产品的传闻由来已久,不少“果粉”期待苹果继ipod、iphone以及ipad之后再一次“改变世界”,然而为什么苹果一直没有推出电视机产品?
罗清启: 电视产业或是电视生态不是局限在电视以及电视节目的范畴之内。未来的电视产业的范畴已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电视产业要解决的问题是内容的视频形式在任何时间节点和任何空间节点的无障碍流动问题。但是,内容仍将受到严格的管制,电视广播系统在任何国家仍然是传播的主力媒介,电视是一个国家的国家与民族属性的维护和塑造手段,所以这个广播系统仍将是个严格的出版系统,但是除此之外,非专业的产消者(原来的受众)将大面积的涌现,他们制作的节目也将以几何级数的面貌呈现,拥有内容牌照的视频节目公司实际可以扮演产消者自制节目的出版编辑的角色。此外,几乎日常所有通讯的视频化将是未来通讯业的惯常模式,视频生产、流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电视机公司应该在这个新的视频结构体系中重新找到或者设计自己的产业龛位。
苹果公司的进化实际上是电视产业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从来没有把苹果看成是一个硬件公司,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电视通讯公司,它不停地推出不同的屏幕的目的实际就在用不同的播放装置来迎接视频的交互性的、无障碍性的流动。到目前为止,它实际已经变化成为一个视频内容还不能太通畅流动的电视公司了,虽然舆论并不认可这一点,苹果在纯电视机产业空间缓慢的动作并不是说它的技术创新能力出了问题,而是任何国家的电视产业政策会限制这种举动。电视广播是国家行政职能,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苹果公司在电视产业战略上出了问题,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社会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苹果在电视机产品上的徘徊说明它只在设计产品而没有很好地设计市场,由此可见,国内电视企业要从单一的电视机公司的取景框里钻出来,从真正的泛电视系统生态中去设计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
份额提升并不意味竞争力增强
《经济参考报》:数据显示,在2014年全球彩电市场中,韩系品牌占到40%,中国内地企业约占25%-26%,日系品牌整体份额不超过25%。有观点认为,日企的全面败退,给中国电视企业一个进军全球的好机会,是这样吗?
罗清启:这个格局实际上是显示产业实力在整机上的反映。日企衰败给中国企业进军全球一个机会,这个观点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尤其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其欺骗性更为逼真。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日本电视整机的市场份额在下降,其中有需求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日元汇率的干扰,日企转手少部分生产环节并不影响其对全球显示产业格局的掌控。
中国电视产业进军全球应该是构造全球领先的产业结构,而后才是整机走向全球,整机份额的全球化不是我们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本质标志,整机份额是竞争力的结果而非原因。设想一下,假设日韩显示产业的公司全部退出整机领域,而继续垄断显示产业的话,即使我们的整机卖遍全球,我们的产业仍然还是匍匐在地而不能站立,这就是我们最近这些年来急速打造本国电视显示产业的原因。
靠硬件技术的垄断而独立形成产业的竞争模式在电视产业的互联网时代开始失效,在4.0时代终极用户群的需求生产要素是塑造产业地理生态的最重要力量之一,这是中国电视产业在全球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我们的企业应该把握住这一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