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重庆楼市调控的“加减法”

核心提示: 重庆楼市调控的“加减法”

央广网北京8月11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陈鹏)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自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去库存纳入今年工作重点,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44个房地产库存同比下跌,去库存效果初显。但另一方面,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仍然超过7.1亿平方米;不少地方房价猛涨,频出“地王”。作为既关系“供给侧改革成效”,也牵挂“百姓安居乐业梦想”的去库存任务,仍需长打持久战。

中国之声《发力供给侧,创造新动能》从今天开始聚焦“去库存”,我们将关注重庆的经验和做法。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都增长两成左右,但是新开工面积却在持续下降。尤其是作为新市民的“进城农民和外来人口”更是成为购房主力军,购置住房面积达到了98.84万平米,和其年初设立的“新市民”全年购房100万平米的目标已经相差无几。在完成 “去库存”、“防泡沫”、“稳房价”的多赢目标上,重庆的探索有何借鉴意义?

“我在巴南区买了一个两室一厅的,觉得那儿环境好一点。”七年多前,宋伟从老家彭水县来到重庆,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还在公租房里结了婚。就在不久前,他做了另一个重大决定,十万出头的存款付了首付,贷款买了一套商品房。“还是想融入这里的生活,觉得重庆也是西南的中心,都想要往这边蹦。当时听说国家有政策,开发商有一些去库存清尾房的特价。算下来套内一个平方是5600块钱,我们打工也不容易,这个价格、户型都蛮适合我的条件的,就下了这个决定。以后房子交了之后,就可以把公租房退了,住自己的房。”

根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测算,按照未来5年1亿人城镇化计算,如果70%家庭人口在城镇购房,每年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体的购房需求就可超过4亿平方米。这些城市的“新来客”已经成为各地去库存的“主力军”。

但想要和宋伟一样下定决心,并不容易。对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来说,买城里的房,本身收入有限,银行贷款门槛高,这买房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从哪来?重庆市房管局发展处处长李永德说,要想让购房需求“加”上来,先要把这些购房人的负担减下去。

李永德介绍说:“公积金(今年)我们调低了缴贷期限,把十二个月调整到6个月。能够让更多进城务工人员更快地进行公积金贷款,配合农业银行做一些农民安家贷。目前来看,坏账率非常低,农民工使用公积金还款也是好的。”

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经理王压西说,因为还款时间和办理手续按照农民的需求灵活处理,“安家贷款”的发放数量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认定这块是很简化的,收入证明书或者收入证明+银行流水都可以。另外,还提供了适合农民的还款方式,就是可以按季度,甚至按年,如果农民提前还款也允许,不收违约金。从3月推出到7月末,重庆就放了1万多笔。

刺激消费需求,除了买主有钱这个前提,还得加上有吸引力的商品设计和完善的消费服务,购房也不例外。孩子上学,老人医疗乃至房屋质量,这些“拿不住,不放心”的事,更是影响“去库存”的软因素。

受益于重庆提出的“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配套学校”和“所有中小学普惠建设”的要求,“新市民”田军的孩子进了不错的小学,这让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更有期待。

田军说:“我现在的孩子在人和实验小学上学,享受到了同城孩子一样的待遇,我们那会就在想,我们这代人可能就这样了,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真的是很好。”

重庆《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方案》明确,重庆要完成1000万平方米去库存任务。而在1到6月,这个数据已经完成455.65万平米。不过在重庆周边一些远郊区县,库存压力不小,部分区县的去化周期比城区高出三四倍。这种因区域不同而出现的楼市去化“冰火两重天”,同样适用于全国。

李永德表示,除了和大部分地方一样,管住“入口”不放松,重庆还在做一些新的探索。主要是重庆周边山区和库区这些位置,总量来说不大但去化周期确实长,因为购买需求小。我们在供给结构上做了调整,全市2016到2017逐年减少10%的总供应,对于去化周期长的地方坚决减少供应。我们所谓的控制当然不是不搞开发项目,可以做一些调整,比如对库存房做转型利用,跟新兴产业合作,和旅游合作做开发。

加大对房企和房地产供应量的监测的力度,也会是重庆重点工作之一。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其悦表示,下一步,将对现有房地产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依法依规清理空壳公司和僵尸企业,促使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

去库存步入下半程。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提醒,各地还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去库存是先慢后快的,需要给市场一定的时间,要以实际住房需求为真正的服务对象,而非投资需求。

房地产调控,孤立政策难以奏效。重庆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结构,又如何让农民在进入城市,消化库存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明天请继续关注。许昌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