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华文媒体:“中国制造”须蝶变 拓展海外势在必行
核心提示: 意华文媒体:“中国制造”须蝶变 拓展海外势在必行
12月9日电 意大利欧联通讯社日前刊发文章称,“低价取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制造”必须蝶变,拓展海外新市场是大势所趋。拓展海外市场只是手段,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逐渐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才能真正经受住不同国籍、语言、肤色及其文化的消费者的考验。
文章说,“中国制造”处于国际分工模式——“微笑曲线”的底端,即制造部分,赚的是低利润的辛苦钱。而微笑曲线左边为研发,右边为营销,附加值都比较高。
“低价取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外资”为市场之媒不靠谱,企业还需自力更生。
“中国制造”改变利润低、市场话语权弱的弱势生态,积极转型,就要在微笑曲线的两端下功夫,既要注重品牌、技术与创新,还要多渠道拓展营销链。其中,拓展海外市场是“中国制造”走出微笑曲线底端的关键步骤。
文章说,市场越大,企业赖以呼气的氧气就越充足,企业的生命力就越强。庞大的海外市场不断缩水,成为企业的生存瓶颈。要打破瓶颈,就要学会深度耕耘,打破旧市场的界限,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企业被市场搅得焦头烂额,主要在于企业的市场过于狭窄。只有改变单一的市场方式,避免市场过于狭窄化,才有出路。
“中国制造”在营销方面的弱势表现在,渠道单一且过多依赖第三方。营销变革就需要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参与到全球贸易链条中,缩短贸易链。
“中国制造”可以自行在海外建立销售渠道,如建立商贸城、设立门店等。企业自营出口,不仅收回了分给中间商的那部分利润,其进出口退税还可以抵税。
同时,由于与海外市场近距离接触,也更有利于企业准确地把握当地消费者的消费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顾客的竞争,顾客已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
然而,客户形形色色,由于性格、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对产品的需求五花八门,他们的行为无法预测。为了满足苛刻的客户需求,企业需接近客户。只有将自己浸淫于目标顾客的生活中,不断与他们进行互动沟通,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价格相当、价值匹配、服务满意的产品。
文章称,中小企业在海外单打独斗往往很难成大气候。在海外,“中国制造”可以继续发挥蚂蚁雄兵的力量,抱团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如建立商贸城,仅温州企业在海外兴建的商贸城已有15家,目前有十几家商贸城已进入招商程序。
当然,拓展海外市场是来自渠道的转型,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企业能否提供质量过硬、品牌叫响的产品。2013年以来,并不是所有企业的海外订单都在下滑,有不少知名企业的海外订单有反弹趋势,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信誉好。
所以,拓展海外市场只是手段,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逐渐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才能真正经受住不同国籍、语言、肤色及其文化的消费者的考验。(周德文)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