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摘

五百年前是一家 今生今世未相识

核心提示: 五百年前是一家 今生今世未相识

4月21日上午,我从万里之遥的北京崔勇博士处得知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先生已经于近日仙逝而魂归天堂。

我早在三十几年前就从高介华先生处听说过杨先生的人与事,但是非常遗憾,因为我常年在海外工作和生活没有机会见到杨先生,所以从他来到和离开这个缤纷复杂的世界之间,我们从来没有谋过面,也没有间接的交往过,两个同姓杨而不同龄的“地球人”一上一下地悬浮在这个地球上。记得这期间有几次往返欧洲路过北京去拜访和请教他的机会,但因为行色匆匆而没有随心所愿。尽管我们从来没有见面,但杨先生早在我心中留下了家人的“影子”。我们因为都同姓的缘故,我总是感觉我们是五百年前亲如一家人的宗亲族亲而亲情满满。天下杨氏是一家,天下杨氏出弘农。西北的陕西华阴弘农“杨国”是我们杨家将姓氏和人丁的发源地。我们弘农杨氏后来随着中国历史的漩涡和进程,被统治者们像漫天的星星撒向了天空,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遍布了全世界,移民线路图浪迹山西、河南、山东、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从而形成分布东西南北中的东杨、西杨、北杨、南杨和中杨还有香杨、澳杨、台杨以及东南亚杨和五大洲的海杨等六千万人口的杨氏大家族……。我不知道杨先生是何支何派何辈,也不知道杨先生及其家族是不是在何时何日何地“张冠李戴”或者“冒名顶替”由其他姓氏改姓杨氏的?这些需要考古学家去“考古”一番,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们、他们和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大师——学术的大师和人生的大师。

您的“半亩园”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和堡垒,也是您退而不休的“中国梦”的伊甸园。我没有机会到访您的“仙地”,但我想它是不是“杨国”的袖珍版或者是美国建筑大师奈特所钟爱的“流水别墅”的中国版?“杨国”可能没有,杨先生却在园中;流水可能没有,乡村别墅依旧,而且还是袖珍小巧的“半亩”园地。辛苦一辈子,被人整了一辈子,您该在“半亩园”无忧无愁地享享福了!在“半亩园”里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地主”,也可能您的“半亩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园,因为您的“半亩”园内常常高朋满座,装下了整个世界和业界精英。

雾霾猖狂,肯定您常常徘徊在雾霾中伸手不见五指的“半亩园”。天怒人怨,肯定您不愿生活在这比建筑考古现场更为恶劣的环境中。世界糟糕,肯定您心中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明灯没有熄灭。您是否还记得《长相思》:“望江南 忆江南 天上月 遥望似一团云 夜久更阑风渐紧 为奴吹散月边云 照见负心人”。国家是个负心人负了您,您却没有负国家,更没有负杨家!虽然您没有院士头衔,但是您在建筑考古学的专业领域又有几个院士可以超越您呢?您是中国建筑史和建筑考古学王国中大名鼎鼎的杨家将!

您的朋友常青院士拟出了祭奠您的挽联:

一生才思倾情古史浮想联翩天涯路

六十甲子耕耘建苑探赜索隐一家言

我不自量力唱和常院士斗胆送给您一挽联:

鸿大功勋杨家将五百年前本是一家

今生今世誉宇宙万万年后堪称一流

五百年前是一家,今生今世未相识;三十年前是一家,今生今世似相识。

先生走好!

一路平安!

杨 光(瑞士)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