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摘

去巴黎,不需要理由

核心提示: 去巴黎,不需要理由

巴黎女人的时尚在骨子里,精致而不露痕迹的妆容,松垮垮盘在脑后的发髻,猛烈地抽烟,要么看书,要么和身边走过模样俊俏的男招待调侃。

据说巴黎的毕加索美术馆历经数年装修,又开始诚迎世界来客。开始想念巴黎了,巴黎是傲慢而矫情的,却也令人朝思暮想……

今天看见塞纳河文质彬彬的优雅模样,水流安静,石岸婉约,一座座银弓大桥飞架两岸,我们很难想象它曾经是条野河,三四千年前,此地是苍茫的大河荒野。而今,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没有河里浮起的西堤岛,还是不会有巴黎,这个欧陆大都会的崛起,由塞纳河串起左岸和右岸。

无论是雄伟的卢浮宫,还是河边广场和大道,或是巴黎博览会和埃菲尔铁塔,都围绕着塞纳河的主线展开。历史上的法国国王或总统,只要想留下划时代的建筑,总要造在塞纳河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密特朗总统时期的九大建筑,七个在河边,几乎对称,左岸造一个,右岸也造一个,这位社会党总统是完美主义者。

他在左岸造了国家图书馆,在右岸规划了长廊伸进河中的财政部大楼,又把在卢浮宫里办公的税务老爷搬出来。据说贝聿铭在卢浮宫造的玻璃金字塔,也是密特朗力排众议院完成的项目。

在左岸,他把旧火车站改造成举世闻名的奥赛美术馆,还有玻璃墙面带有自动光圈可调节光线的阿拉伯文化中心,以及右岸的巴士底歌剧院。造在左岸还是右岸,除了对称法则,还有传统角色的定位:左岸是艺术人文的领地;右岸注重派头,有关国家体面。站在一座座连接两岸的桥上,你会体会到,法国人从来都不缺雄心勃勃的帝王和建筑天才。塞纳河流水悠悠,岸边连绵的无数屋顶仿佛在暮色中浮动,诉说动人往事。

越老越沉香的巴黎却是公认年轻的,place de la Bastille巴士底广场在过去30年间俨然是年轻文化的代名词,隔着玻璃院墙透着挡不住的年轻之风。

年轻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时髦时尚,人群基本上在25至35岁之间。很年轻的人蹬着滑轮鞋来,在咖啡座和个性品牌店里穿梭,嚣张的开着摩多戴着墨镜,盛夏依然穿着皮衣。坐在广场看人穿衣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因为所有的人都这么与众不同,未必是众所周知的大牌子,却看得出小众设计师的优雅。

如果说摩多骑士大热天一身皮衣,那么爱美的巴黎女郎大冬天低胸毛衣,披个羊绒大衣,脚上踩露趾高跟凉鞋也正常无比。(我很少看到巴黎人穿羽绒服,冻死也是一件大衣,围巾松松地耷拉着,颈项的锁骨依稀可见)。

巴黎女人的时尚在骨子里,精致而不露痕迹的妆容,松垮垮盘在脑后的发髻,猛烈地抽烟,要么看书,要么和身边走过模样俊俏的男招待调侃。2月初,穿着吊带背心和闪着亮片的裙子,一边的肩膀搭着大衣,另一边的肩膀和背部露出漂亮的古铜色肌肤……很漂亮的大长腿就这么伸了出去,摆在另一张咖啡椅上。

巴士底广场的咖啡座、酒吧接踵而来,不管季节天气,无论早晚,她都是灿烂的,在玻璃屋顶和金属地板间光芒闪耀!半个巴黎的年轻人在这里喝咖啡聊生活。阳光明媚的周末早上,这里咖啡座的椅子一圈圈排开,像是一个热力漩涡,那阵势汹涌澎湃。

这里的男女招待都很好看,仪表堂堂、身段婀娜。去巴士底这样一个俊男美女聚集的地方,心情愉快,十分养眼,因为除了咖啡和酒吧,店家做的是时尚生意,不好看很难混。所以去的时候,自己的形象颜值也得提升一下。对巴黎的年轻人来说,第八区的名店太保守,左岸游客如织,玛黑区太拥挤,更年轻的地区不够水平,他们是挑剔、注重细节的一群。

15公里长的塞纳河,一路蜿蜒,造就傲视世界的灿烂古都,你需要步行来观赏和体会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岸风情,它是巴黎2000年历史的缩影,高雅华丽浑然天成又年轻前卫唯美放纵。

去巴黎,不需要理由。(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王嬿青)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