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40周年
核心提示: 尼克松访华40周年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即 上海公报 ) 。
1973年5月1日,中美两国在对方首都设立的联络处开始工作。
1975年12月1日至5日,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福特总统。双方就广泛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有意义的交谈。
1978年12月15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第二个联合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于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在对方首都建立大使馆。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点击查看详细】
1972年2月21日 11:30达到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总理握手,被尼克松本人称为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之后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毛泽东。当晚周恩来总理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1972年2月23日 与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会谈。握手之后,尼克松帮助周恩来脱掉呢子大衣。这个镜头轰动一时。
在经历20多年的严重对峙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者毛泽东和尼克松权衡纷繁多变的国际局势,高瞻远瞩,毅然决定互通和谈信息,从而叩开中、美两国互为封闭的国门。中、美两国终于由冷战转为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毛泽东和尼克松是中、美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开拓者和设计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兵进入我国台湾省,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弋。美国一直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详细]
1969年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当选后面对苏联争霸世界和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等外交问题,尼克松认为美国应采取战略收缩,并试探重新与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详细]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和台湾海峡危机爆发后,处于政治两极的中、美两国互为仇敌,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美国因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在与苏联争霸的角逐中开始处于守势。在美、苏、中三国战略格局中,尼克松开始考虑改善对华关系。[详细]
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面对苏联争霸世界的挑战,认为美国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充当反对共产主义的国际宪兵,而必须采取战略收缩政策。
在此背景下,尼克松重新检讨对华政策,得出这样的结论:20年来,美国鼓吹孤立、封锁中国,非但没有奏效,反而在对华利益上蒙受巨大损失,美国再也不能无视新中国的存在。今天,中苏冲突日益加剧,在美国与苏联争霸的斗争中,中国已经成为可以借重的力量。[详细]
尼克松向大洋彼岸的中国多次发出试探性信息。1967年1月,尼克松在为《外交季刊》所写的文章中,就提到要与中国建立关系。1970年尼克松又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高层传递信息。他对叶海亚说: 中美两国对骂了20年,相互敌视,互不来往。我想结束这种状况。 美国绝不会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你可以把我的想法在最高一级转达给中国人。 他真诚地向齐奥塞斯库表示: 我想在我的任期中,改善美国同中国的关系,能否请您从中斡旋,向中国人传递我的意愿? [详细]
斯诺告诉毛泽东,尼克松将在1972年参加总统选举。毛泽东预测道: 我看,(19)72年的上半年他可能派人来,他自己不来,要来谈是那个时候。 他们的谈话步步深入,斯诺又问: 你看中美会不会建交? 毛泽东肯定地回答: 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100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LongIsIand(长岛)。 毛泽东风趣地比喻说: 我在和尼克松吊膀子,要找红娘啊。 斯诺担当的便是这样的角色。[详细]
乒乓外交在中美关系突破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被誉为 小球推动大球 。而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正是毛泽东主席作出的英明决策。
参与过打开中美关系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乒乓外交 是一项富有戏剧性的、启示性的外交举措,它体现着中国领导人的某种个性:精明老练、聪明过人、富有智慧,有 小中见大 的战略谋划意识。
这是1971年4月26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的合影。这是中国展开乒乓外交, 与美国接近的一个策略。[详细]
1971年7月9日 基辛格秘密访华。图为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博士。[详细]
1971年春,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期间,中国队与美国队曾多次相遇。当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之后,中美两国运动员在游览时又碰到了一起。爽朗的美国青年笑着问: 听说你们已邀请我们的朋友(指加拿大队和英国队)去你们国家访问,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啊? 中国代表团团长赵正洪答道,会有机会的。
在邀请美国官方高层领导人访华以前,邀请美国民间人士先来中国,既可加深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又可造成中美和解的氛围,以利于官方高层交往。现在美国乒乓球队要求访华,是一个极好的时机。于是他立即要身边的工作人员吴旭君赶快通知外交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此时的毛泽东已按习惯服用了安眠药,准备就寝。毛泽东曾交待身边工作人员,在他服用了安眠药后说的话不算数。这让吴旭君十分为难:现在主席说的算不算数呢?她迟疑着没有动身。毛泽东看见她没有动,就催她: 你怎么还不动身呀? 吴旭君试探着反问: 主席!你刚才说了什么呀? 毛泽东又复述了一遍。吴旭君还不放心,又说: 主席!你以前说过,你服了安眠药以后说的话不算数,这次算不算数呀? 毛泽东把大手一挥: 算数,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 吴旭君立即把毛泽东的决定通知了外交部。外交部负责同志及时把毛泽东的决定告诉周恩来,周恩来立即给中国代表团发去紧急指示。[详细]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尼克松和基辛格本人对这次访问还不是很有信心,所以此行动以 波罗行动 为代号,意即像700年前意大利的马可 波罗那样冒险。7月1日,基辛格启程,两天后到达西贡,众多记者紧盯着基辛格的一举一动,《纽约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了他的活动。第二天到了曼谷。6日抵新德里。8日抵巴基斯坦新首都伊斯兰堡,只有3个记者跟着,他很高兴。按既定日程,他需要在巴基斯坦停留48小时。他先去总统府拜会叶海亚 汗总统,在美国大使馆同大使共进午餐,然后出席叶海亚 汗总统特意为他举行的便宴。
基辛格的秘密使命,看似是为尼克松访华铺路搭桥,但实质却是在串演一场三角外交好戏:联合中国抵御苏联亚洲霸权,同时谋求中国支持,帮助美国从越南体面撤军。但台湾和越南问题,又是从一九五四年双方大使级外交会谈以来,一直都无法打开的 死结 。而周恩来的睿智和果断,使得 死结 得到意外破解 基辛格说, 周恩来和我有个默契,对于有争议的各种问题,双方不作彻底的讨论 。[详细]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 空军一号 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毛泽东主席的这一着棋,把中国外交的棋子走活了。毛泽东的一生有许多惊人之举,这一次又震动了全世界,使世界历史的发展拐了一个不小的弯。伟大战略家的气魄令人折服。尼克松总统是为美国的利益而来。他之所以一反他的前任,敢于大胆地迈出这一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到中国来访问的在任总统,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上海公报》既指出了双方共同点,也毫不掩盖彼此差异和分歧,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创举。为此,在北京,中美双方在讨论公报措辞时,几乎字斟句酌,以期天衣无缝。
在当晚尼克松的答谢宴会结束后,基乔于晚10时30分再次会晤。晚上的谈判十分顺利,只花了15分钟就解决台湾问题的措辞问题,行文如下: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详细]
看了这份材料,身穿睡衣的尼克松在套房 客厅里走来走去,气得脸都歪了。那些保守派对访华的反应已经搞得他够紧张了。他预见到关于国务院对美国所作让步不满的传闻,有可能成为导火线。他也知道,在已经通知中国人说他同意公报以后,又要求重新讨论,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中国人将怎么看待他这个总统。 [详细]
周恩来又说: 我们也不能放弃应该坚持的原则。修改公报文本的事,还要请示主席。 周恩来当即拿起了红色直通电话。毛泽东听了汇报,口气十分坚决地回答: 你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 主席停顿了片刻,又严厉地加上一句话: 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详细]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详细]
尼克松眼中的江青
江青说话带刺,咄咄逼人,令人很不愉快。那天晚上她一度把头转向我,用一种挑衅的语气问道, 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到中国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