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摘

空军高炮团连续9年夺冠:炮弹贴着头皮飞向目标

核心提示: 空军高炮团连续9年夺冠:炮弹贴着头皮飞向目标

吴成勇牵头研发的扁平化指挥预警平台,大大缩短侦察预警和火力单元的反应时间。

誓将利剑刺苍穹

——记广空高炮某团团长吴成勇

2015年盛夏,空军高炮部队实弹战术演习在华北某基地举行,广空高炮某团机动数千公里进入演习现场,与来自全空军的7支防空劲旅展开实弹对决。

面对“蓝军”战机多方向、多批次频频袭来的险境,吴成勇带领官兵快速占领阵地,实施首轮抗击,由他牵头研发的扁平化指挥预警平台,大大缩短侦察预警和火力单元的反应时间。演练中,官兵们处处抢占发射先机,打边界条件、打创新战法。最终,以总评918.12的高分,连续9年蝉联空军高炮部队战术演习冠军。

“一支装备老旧的部队,如何保持和提升战斗力,连续九年考核夺冠的?”

回望部队战斗力的每一步,吴成勇并不轻松。

2006年,部队换装新型雷达,由于个别官兵操作不熟悉,在实弹考核中出现了火控失灵、炮弹锁膛等问题。打仗的部队一切都要靠战斗力说话,这次失利让全团官兵感到奇耻大辱。

那个当口,吴成勇接任训练股长,打好翻身仗的压力每天都在心里排山倒海几回。白天带着教练组到炮场跟班操作、摸索规律,晚上就和训练骨干一起碰,实战化练兵该怎么练、技战术水平该怎么突破,一个个听意见,一个个提建议,憋着一口气要把装备的潜能挖到极致。

根据操作规定,射击时炮身最低仰角为X 度。但吴成勇发现,对于超低空目标来说,这个仰角的射击时间太短了。针对这一实战瓶颈,他和技术骨干反复进行推演,一厘米一厘米算,一密位一密位抠,在压缩炮位间隔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炮身仰角,创新了有效延长射击时间的独门杀招。

2007年实弹演习,对手是公认的一支强队,为决出雌雄,吴成勇他们边打边压,火炮间距一直压到10米以下,后炮的气浪把前炮手的帽子都吹翻了,射击角压至原来一半,一发发炮弹贴着头皮扑向目标。

“真没想到,你们敢这么打,真不要命啦?”对手的称赞带着酸意。

“是要脱离实战的安全,还是要紧贴实战的血性,我们永远都会选择后者。”这一仗他们既打下了空军高炮部队实弹演习首冠,也开启了全团官兵坚持实战标准争锋夺冠的征程。

对学习,吴成勇从来不敢放松。

任团参谋长时,恰逢某新型武器系统列装,吴成勇带头进行技术攻关,把自己铆在车上对着屏幕练操作、记流程,2个月内视力一度从1.5下降到0.8。视力的短暂下降,却换来新装备列装不到半年,就取得首发命中、总评优秀的可喜成绩。

吴成勇和全团技术骨干在无技术依托、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对某型高炮各通信节点进行学习研究,成功实现了团营连三级并网,作战指挥模式由垂直指挥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指挥,火力单元的反应时间比以往缩短几分钟,情报共享率达到100%。

敢向变革潮头立,决胜明天谋打赢。近几年,吴成勇带领部队积极与兄弟单位建立联训机制,开展互为条件的“红蓝”对抗,“敌机”由模拟靶机变成真实飞机,对手由“临时客串”变成专业电子对抗部队,情况由“预设式”变成“随机式”。部队先后攻克了高炮部队低空抗袭、机动防空等重难课题,研究创新的多网预警和弹炮结合、要地防空等十多套战法在实战化演练中得到有效检验。(图文由广空政治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