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解读奥斯卡所涉谍战片 跨越对峙之桥
核心提示: 联合早报:解读奥斯卡所涉谍战片 跨越对峙之桥
3月1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文章说,本年度奥斯卡金像奖将最佳男配角奖授予英国资深演员马克里朗斯,是对他在影片《间谍桥》中成功塑造被捕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形象的褒奖。此部影片其实就宣示了一大意念:邪恶与正义,谬误与真理,经常也就一墙之隔。能超越那些冠冕堂皇的鼓噪喧嚣,最后胜利挺立在地平线上的,是普遍的规则和人性的良知。
文章摘编如下:
一般电影的间谍角色,大多围绕着007邦德的模式,纵横潇洒,屡建奇功。而阿贝尔在《间谍桥》中运气欠佳,刚开场没几分钟,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剩下的只有他的信念和坚持,及与影片主人公美国律师詹姆斯多诺万(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深沉互动及默契。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个角色忽然焕发出异常夺目的光彩。
《间谍桥》是部谍战片,同时也不断释放出心灵、良知、正义和勇气的深刻内涵与张力,令人颇感震撼。
在阿贝尔被捕后,美国政府对其加以诉讼审判;以他所犯的间谍罪,在冷战时期判个死刑也不足为怪。多诺万被请来作阿贝尔的辩护律师,本来是指望他走走过场就行了。阿贝尔如果可以接受中央情报局(CIA)的策反,再拿上一笔丰厚的酬金,也就不用蹲大狱被审判了。
哪知多诺万和阿贝尔却都不“配合”。多诺万属于美国人中“童子军”那一类性格,认准一个原则就不打折扣,他不仅维护阿贝尔作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而且坚决反对将其判处死刑,并有预见性地想出了“交换人质”的点子,为日后转折埋下伏笔。身陷囹圄的阿贝尔也是“不识好歹”,拒被招安。
影片中有两处具体对话情节令人难忘,回味无穷。一处是多诺万在下班的路上,被中情局特工跟踪,并被带到饭店“聊天”,其间对方若无其事地探听阿贝尔在与律师会面时都说了些什么。多诺万警觉地表示无可奉告,因为他不能违反律师和委托人之间的保密协议,或称自己的职业道德。中情局特工坚称为了国家安全,多诺万必须报告与阿贝尔会面的谈话内容,在这个事情上“无规则可言”。
这时多诺万反问了一句:“您是德国后裔吧?”对方稍稍一楞:“是,怎么样?”多诺万表示:“你是德国后裔,我是爱尔兰后裔。是什么让我们都成了美国人?就一个东西,就是规则,我们都同意的规则,那就是我们的宪法。所以,你小子别在这里跟我胡说什么‘无规则可言’”。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多诺万说罢拂袖而去,几令对方不知所措。
不熟悉美国和美国文化的人,可能认为这种“理想主义”情节只是电影里杜撰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但恰恰就在最近,苹果公司与FBI对不上眼,前者坚拒将FBI搜获的恐怖分子的智能手机中的数据解码,认为此举会威胁到全球无数用户的隐私权利和数据安全。有些习惯于“揪后台”思维的文化可能不禁要问:谁给了苹果公司对抗美国政府的底气?双方对簿公堂后,法官也作出了对苹果公司有利的判决,宣布“FBI不能强迫苹果公司解码手机数据。”
影片的另一处“点睛”对话,发生在阿贝尔被认定有罪,即将择日宣判的关键间歇,死亡的阴影无助般铺天盖地。多诺万律师正苦苦思索如何力挽狂澜,而阿贝尔则平静地点燃一只香烟,坐在那里讲出一则苏联故事:他小时候,父亲有个朋友,平时毫不起眼。但有一次家里突遭秘密警察搜查,并对他的父母和也在场的朋友进行殴打。他父亲的朋友,每次被打倒在地,必定重新站起来。于是被打得更狠,但他还是坚决站起来。这是一个屹立的男人。
此部影片其实就宣示了一大意念:邪恶与正义,谬误与真理,经常也就一墙之隔。能超越那些冠冕堂皇的鼓噪喧嚣,最后胜利挺立在地平线上的,是普遍的规则和人性的良知,是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