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摘

中国时报:台湾“二二八”需要真正的眼泪

核心提示: 中国时报:台湾“二二八”需要真正的眼泪

3月1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日刊文说,整个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历史始终没被“萃取出撼动人心的故事、提炼出超越悲情的价值”。受害者的不幸遭遇,往往来自加害者的无知或恐惧。这些才是恒然超越于政治定义中的善恶功过,让今后的人们得以在眼泪或感动中,真正成为一个社会集体的省思与纪念,让血泪成明钻,成为历史代价换得的真正资产。

文章摘编如下:

每年的“二二八”,如今只剩放假。这次遇上连续假期算是一种实惠,趁机补上了元宵灯会,好天气更让合家出游笑容欢腾。绝大多数人是以“政治印象”去记忆这个日子,而政治在台湾总是充满争议且令人生厌!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记忆尤其伤痛,那彷佛是罹难家属们自家的事了!

台湾没有从历史萃取出“文化记忆”的能力。虽说政治一向过度浸染,但文化记忆藉由“文艺、戏剧”去挖掘并展现,转译成为社会的一种“集体情怀”,这是普世皆然的作法。日本每年在“终战纪念日”前夕,几乎所有主要电视台均制作大型相关的纪录片与戏剧节目;报章杂志也都有专题报道。当中甚至包括电影,却几乎都是从二次大战“大时代角落的小人物”去找到题材!这些靠近日本民众生活的记忆和故事,屡屡动人心弦至深。

确实只有当历史的严肃场域,成为某些小人物的际遇,往往才能投射对比出那个大时代的残酷或无奈。特别是小人物们的抉择,总是紧紧扣住着不同人生与亲情友谊的生死乖离!虽说在无情纷乱的时局中,悲喜流离无不被时间长流所淹没,但当时所凝结出的那些“不凡坚韧”与“勇敢牺牲”,一旦故事能重新“水落石出”在人们的眼前,仿佛苔痕下的白玉,始终能深深呼唤出人们共同的省思与眼泪。

马英九2月28日出席“2.28事件69周年纪念会”离场时,一名受难者家属突然站起来高呼,让维安人员十分紧张。该男子称,马英九应该拆除中正纪念堂、废除蒋介石铜像,才能“真正抚慰受难者”。中国时报图

马英九2月28日出席“2.28事件69周年纪念会”离场时,一名受难者家属突然站起来高呼,让维安人员十分紧张。该男子称,马英九应该拆除中正纪念堂、废除蒋介石铜像,才能“真正抚慰受难者”。中国时报图

重大事件的历史定义,一向具备深度争议,荣耀或伤痕的认定往往是政权拥有者“杯盘上的口味”。因此正统历史的主叙述,都只是权力竞逐“胜者全拿”的乏味结果而已。历史课本当然荒谬无趣,唯有透过一片片、一篇篇的文化叙述,才能构筑出完整的历史时空与内涵。但真正的文化内涵,永远都需要有共感共鸣的“人性情感”来组成!才能真正扩散入心。而不是仅有“悲情诉求”且还蓄意参杂了现实目的。而这始终是“二二八”没有完成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二八”以白色恐怖之名,政治上以悲情诉求几乎都是为了“逼迫国民党‘政府’道歉”。虽说蓝绿“政府”轮番执政,体现在对于“二二八纪念基金会”是每年慷慨的预算经费绝不打折马虎,而各项研究调查的史料分析乃至文物信件披露,也算颇有进度。但相较于这些“官方程序、学术制式”的诸多作为,成果却与社会大众的信息思想完全隔离。整个“二二八”的历史始终没有被“萃取出撼动人心的故事、提炼出超越悲情的价值”!

事实上从“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赔偿条例”及基金会正式运作之后,上亿新台币的大笔预算几乎没有进行文化记忆的“转译”,硬件与活动之外,配置的只有“宣传”。特别是除了一概的“悲情”主调之余,罕见核心价值中有“超越”的层次!于是法令条例与基金运作至今,甚至在某些家属与社会大众的眼中,依然只是“政府粉饰太平”的作法而已。

针对“二二八”这个台湾岛屿历史上的伤重痕迹,如今最欠缺长期以“百万征求剧本、千万改编制作”各种戏剧题材,将调查研究所发现的许多“大时代的小人物”,以文化多元媒材手法,重新回到当代人们的眼前与心中。凡接触过某些相关展览活动的人们,眼见那些让人盈眶动容的照片信件,几乎都会感叹“若是改编成一出戏那该多好”!

特别是历史的悲剧追究起来,往往是一场万缘聚会的偶发。受害者的不幸遭遇,也往往来自加害者的无知或恐惧。这些才是恒然超越于政治定义中的善恶功过,让今后的人们得以在眼泪或感动中,真正成为一个社会集体的省思与纪念,让血泪成明钻,成为历史代价换得的真正资产。(王尚智)